禹州非遗匠心点燃农业经理人培训课堂
2025年 8月7日,全国农业劳动模范、禹粉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孙继周先生受邀为郑州大学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、农业经理人培训班授课。他以《匠心传承 融合 创新——三产融合创意模式赋能乡村振兴》为题,为来自全省的100名农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“非遗+科技”产业升级的主题讲座。
郑州大学农业经理人培训项目,是由中央财政支持、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委托郑州大学开展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项目。培训对象主要是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人员。该项目以农业经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导向,以促进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健康发展,带动农民共同增收为目标。
盛田农业通过整合文旅、产教、研学等资源,打造了集农耕文化场馆、非遗工坊、研学基地、生态农场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非遗农业综合体。孙继周先生生动阐释了非遗技艺的科技赋能路径、传统农业的突围策略,以及老字号如何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拥抱现代化发展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。
孙继周先生在讲课中谈到“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活在锅灶间的烟火气。盛田农业用博物馆保存历史,用生产线延续生命“等精彩金句,引起学员们的共鸣,课堂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本次讲座清晰勾勒出盛田农业的战略发展路径,为学员带来深刻启发。孙继周在结语中强调:“乡村振兴并非慈善工程,关键在于以产业化思维带动农民共享产业链收益。”盛田农业的实践印证,当非遗匠心与科技创新相遇,产业逻辑激活乡村资源,一根红薯粉条足以构建起融合文化传承、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。
学员们课后反响热烈,纷纷表示希望前往盛田农业实地考察,深入学习其发展模式,将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方案,让非遗技艺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,真正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